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众妙之门:《道德经》研读:课堂讲演录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4-185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出版时间:2014年9月第1版第1次

本书概述:宇宙时空、物质精神总有一个终极的点,这个点就是“无”,指无声、无色、无体、无味…… 你无法把握、难以言说。但它是个独立的存在,你要去悟,去遵循其中的自然之“道”。人类社会总是对立统一的,各部分是互补的

作者姓名: 李少成,刘品品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49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宇宙时空、物质精神总有一个终极的点,这个点就是“无”,指无声、无色、无体、无味…… 你无法把握、难以言说。但它是个独立的存在,你要去悟,去遵循其中的自然之“道”。人类社会总是对立统一的,各部分是互补的。善恶相伴、美丑相随,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最好的社会是人民和平、自然、吉祥、愉快生活的社会。人生应该顺应自然,才能长寿。要无私奉献,无私才能成私(成就你的人生价值)。人们应多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无须攀比妄求那虚华的东西。


作者简介

李少成  1953年生,1989广州教育学院本科毕业。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结业。1997华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班结业,后在广州大学任教。现返聘于广东培正学院。论文、著作:《老子教育思想阐释与分析批判》;译著《书法心相》等。

刘品品  女 ,1987年生,暨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哲学硕士。2009年师从蒋述卓教授从事审美文化研究。现在广东培正学院任教。论文:《“我们将走向何方?”——宗白华给中国当代美学建构与实践的启示》等。


稿件目录

第一讲老子的宇宙观
      第1节天地之始(玄之又玄)
      第2节和光同尘(道的产生)
      第3节玄牝之门(道生万物)
      第4节无物之象(道的情状)
      第5节有精有信(道之为物)
      第6节独立周行(道的运动)
      第7节无所不在(大道汜兮)
      第8节安平泰(道淡无味)
      第9节万物自化(道常无为)
      第10节有无相生(反者道动)
      第11节冲气为和(道生一)

第二讲老子的社会观
      第1节善恶相生(平衡与和谐)
      第2节不尚贤(平和与实在)
      第3节上德不德(进步与退步)
      第4节下知有之(君王与百姓)
      第5节绝圣弃智(知识与淳朴)
      第6节天下神器(专制与自然)
      第7节知止不殆(无名与命名)
      第8节百姓心为心(无心与常心)
      第9节以正治国(公正与立法)
      第10节其政闷闷(无为与自治)
      第11节小国寡民(安居与乐俗)

第三讲老子的人生观
      第1节天长地久(死亡与永生)
      第2节上善若水(公平与不争)
      第3节功成身退(名利与生命)
      第4节生而不有(和谐和创造)
      第5节若冬涉川(反省与改过)
      第6节归根复命(虚静与知常)
      第7节赤子德厚(纯和与真善)
      第8节深根固柢(养神与积德)
      第9节海纳百川(处下和包容)
      第10节我有三宝(慈爱与俭让)
      第11节知不知上(智慧和无知)
      第12节圣人不积(无私与奉献)

附录:《老子》八十一章字词注释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讲老子的宇宙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1章


白话译解:

道是可以言说的,不过言说出来的道,并不等于那永恒不变的道;名是可以命名的,不过命名了的名,就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

“无”是天地开始时的名,天地万物的母亲的名叫做“有”。

所以要摒除自己的欲望才能知道宇宙的奥妙,又要保有自己的欲望去审视万物的死生。

“无”和“有”是由同一个东西产生出来的,它俩有个共同的名称:“玄”。

玄妙啊、玄妙啊!

玄妙之上还有玄妙,这就是“道”,就是宇宙天地万物诞生的门户。

第1节天地之始(玄之又玄)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事物从何处来?比如一朵花,原来并没有,只是那草啊、树啊,长啊长的,忽而它就长出花蕾,然后含苞,不久它就开放了。它从哪来?这花儿从哪来?从草啊、树啊那来吗?这草啊、树啊又从哪来?从种子里来吗?这种子又从哪来呢?从花儿结的果实里来……这么样,就成了一个循环,一个圆圈:草树——花儿——果实——种子——草树……永远地循环下去,从有到有。

但这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不得不追问:最早的种子从哪来?最早的草、树从哪来?最早的鸡蛋从哪来?最早的鱼儿、人儿从哪来……自古就有吗?天神变的吗?上帝造的吗?

西方人早期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后来他们不满足于这种说法,他们不断地对万事万物分类探究,认为:万物都是由细胞造成,细胞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组成……他们不断地追究下去,直至粒子、场、波……现代的西方人就这样利用科技的手段不断地追究下去,证验下去。到目前,他们发现这物质似乎是一个“无”,他们叫这“无”为“量子”(意思是“无”中有个能量在)。这宇宙其实是个虚空。那个“波”好像有好些粒子在,但如果你的念头动一动,又好像都没了,所谓客观的东西是没有的,最终的本质是个“空”。(《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P29)

印度人也探究,他们爱玄思冥想,他们认为:万事万物无非是个色相,色相是虚的,是空的,是假的。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万物并非真有。万物的究竟是“真如”,真如是不动的,是空的。

我们中国有古人认为:这万物由五种基本元素变化而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而来;又有人认为是阴阳两气运动变化而来。万事万物最早无非是一股气而已。但这还是说不去,这五种元素,这气,又从哪来呢?还有种种的看法,其中我们的老子——中国一个睿智的圣贤,他在晚年要离世隐居时写下了一本小书,叫《道德经》,他说:万事万物从“道”里来,“道”是个啥东西?老子说,要解释它就麻烦了,因为“道”可以意会,可以领悟,但一言说,“道”就落入了人世间的层面,就落入色相的世界,它就被限制了,就不是包含万事万物的、不是包含整体的“道”了,容易被人们误会了。这真是令我们费解的啊。

我们还是看看老子第一章怎么说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什么意思?老子是说,可以言说的“道”——那是现象世界的道,就不等于永恒不变的“道”;可以定名的名——那是现实世界的名,就不等于永恒不改的名。宇宙万物的本性“玄之又玄”,虚空广大,你如何能实证下去呢?大了还有大,小了还有小。这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总法则,怎么能被语言限定呢?世间的一切,包括我们的思想、精神、语言、物质,都是“它”所生,你怎么可能用它所生的一小部分,一个方面,一种现象来命名“它”呢。再者,用语言一叙说,一命名,对立面就出来了。比如你说大,小的就在那了;你说高,低的就在那了;你说快,慢的就在那了……这是必然的,我们的思维必须依靠层次对立才能进行呵,没有小、低、慢,我们怎能理解那大、高、快呢?人世间的东西,总是相对立而存在。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万事万物,它总是对立的、运动的。运动就因为对立,对立才能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矛盾斗争,然后发展。所以,我们所看到的世间总是恒动不息的。

隐藏在背后的“道”却不是这样,它是整体、是全然,它既是运动的又是不动的,它包含对立面,独立而不改。我们如何能用语言言说它、用名字来固定它呢?大了还大,小了还小;快有更快、慢有更慢……这无限大、又无比小;无比快、又无比慢的东西你怎么追下去?现代量子力学也告诉我们:宇宙的本质是不确定的,是测不准的,这和牛顿力学的道、与现实世界的“道”不一样。

中国人意会到这个东西,道学、禅宗产生了。

古印度人用玄思冥想去追,佛学产生了。

现代西方人用实验去追,科学产生了,量子力学出现了。

可这万事万物背后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你还是不能确定,你还是不能用名字把它固定下来,不能用语言把它清楚叙说出来的。你认识了一层又有一层,再追下去好像是没有意义的,而且靠科技仪器手段最终也追不下去,徒叹奈何,只好说“测不准”。宇宙的本性不是物质,甚至也不是精神,不过物理学家现在说:它是有机的,是活的。

老子说,我只能勉强用“道”来指说,其实“道”是不可说、不可名的,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只能去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不可言说的,可老子又说,道也是可以说的,(“道,可道”)这看来很矛盾。不过说出来的道,跟日常的道、现象世界的道不同。你必须要从语言联想出去,要领悟其中的涵义,要“得意忘言”。师傅用手指,指月亮给你看,你要看月亮,不要老把手指当月亮。

庄子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言并不是道,可是你可以透过语言去领悟道。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只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处境去领会别人的语言,也往往会闹笑话的。

例如,我听说有户人家不小心家里引起大火了,主人急急忙忙地就打电话:“喂、喂、喂,消防员吗?我家起火了。”

消防员问:“在哪?”

“在厨房里。”主人说。

“住哪呀?”

“西区。”

“我是问怎么来救火?”

“诶呀,你们不是有救火车吗?”

……

你看,你看,这家里起火的人,急得糊里糊涂的,他愣是不能正确地理解消防员的话,愣是听不出消防员话语的真正含义——具体地址。

我们要想理解老子所说的道,你一定要注意了,要适当跳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要注意语言的含义,要“得意忘言”。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世间万物追下去,总是一个“无”,“有”必然依据“无”而存在。所以世间万事万物,总是由“无”开始。因为有“无”,“有”就存在了,否则无所谓“有”的。人或者仪器所见到的、听到的、嗅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就叫“有”;人或仪器无从见、无从听、无从嗅、无从感知观测到的,就是“无”。这个“无”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什么都无,不是所谓的真空,而是我们无从见到、无从听到、无从触摸到而已。比如超声波,蝙蝠可以发出、可以感知、可以回收,超声波是明明存在的,而人就听不到、看不到也感知不到。“无”你还可以往深处里探究,往人的感官无法感知的深处里探究,人可以用科技手段,用精密仪器。西方人就这样,他们抓住了物质的原子,又抓住了电子、夸克、粒子、波、……这就是“有”了,你尽可以继续从“有“的方面探究,继续追下去探测下去,终有一天,科技仪器也失去作用,也没有办法,物质的手段必因物质的终极局限而终止。结果还是一个“无”——无声无色、无形无相,无可奈何。所以科学家不得不和老子一样地说“无名天地之始”。天地的开始总是一个“无”。

佛家说:天地的开始是个“一如”,它定在那,不能再追究,你一追究,你一动念,它就不是无了,它就是有了。所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人们见到的无非是刹那生灭的幻相,你自己以为它是真而已。

量子学理论认为:除经验之外,别无客观实相。我们观察一件事情,就会改变这件事情。(《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P39)

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整个宇宙太空,就好像一个空空荡荡的大箱子,你不动没事,啥都没有;你一动,甚至是动动念头,动动心念,刹那间啥都出来了。老子认为:这刹那间的存在毕竟是个存在,你随其自然好了。所以老子也讲“有”,“有”为万物之母。“有”是一个念头也好,是一个粒子也好,是一束量子也好,反正它可以感知了,可以测知了,是一个具体的存在了,也就成了生产万物的母亲。无和有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刹那生灭,刹那相续。

要明白这个道理,怎么做?大家读读老子的话:“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就是我们认识宇宙万物,理解宇宙本性的一种方式、一个方法、一条路子。

“常无欲”就是一种宁静的心态,一种安静的平和的心态,一种毫无欲望的空的心态。你可以通过打坐、静坐的方式进行。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欲望实在是太多了,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男欢女爱、房车机电……怎么能不想?没有一定想,少了肯定想,够了还去想,多了仍然想。还去和人家攀比,和人家斗富。皇帝有三宫六院,成群嫔妃,也还是有欲望。

可见人要想心态宁静,要想心态平和靠的是自己,是自己悟道的心。不是靠用脑,不是靠物质用品的有和多。

“常”可作两方面理解:一是日常,在日常生活中取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就叫常无欲;二是常常、经常,在生活中人的大脑会有很多念头,念头一起就要警觉,就要把那无聊的欲望消除,使自己常常、经常保持宁静的、平和的无的心态,也就叫“常无欲”。道家常采用静坐的方式,去摒除欲望。

用这种“常无欲”的心情态度,去观察体悟宇宙的神妙、奇妙。万物总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这到底是为什么?是谁在主宰,是谁在运行?

从中联想到自己,是谁在动,是谁在思?我的身体躯壳里的“那个”是谁?它从哪里来,又将回到哪里去?这肉身是我呢还是身躯里的“那个神识”是我?人死了,尸体还在,神识去了哪?

显然两者分离就没有我,两者结合才能说“我”,而这个我是暂时的,无常的,天天在变的。昨天的是我呢还是今天的是我?人一死躯体还给大地,神识返回太空,重新生化、重新轮回。是整体、是自然在操作,在幻变,是“道”在运行,在主宰。所以没有自我,是“无我”,只有“道”,只有自然。或者说,只有大我。

禅宗里有个故事:

香严和尚年轻时聪明伶俐,师傅问一答十。后来到沩山处禅修,一天沩山问道:生死事大,请问母亲未生你之前,你是什么?

香严一时茫然,不知所答。请问沩山,沩山笑而不语。

返回禅房,香严把房里的书翻了个遍,毫无所得。不禁自语,画饼终不能充饥呀。我香严如果不能觉悟,禅修又有何用?于是,告别沩山,云游去了。

东南西北,到处问道,却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一年后回来,却不好上山,就在山下搭了个茅棚,自食其力,静思去了。

一天锄地,仍在思想,不小心一下子锄在一块石头上,疼得两手发麻。弯腰捡起石块,往后就扔。“卟——”的一声,石头砸在后面竹林的竹子上,清脆,响亮,那声音在山谷中回响,渐渐式微,远去……

一时,香严大悟:啊,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师傅啊,师傅啊,沩山师傅,你真是我的好师傅。真是“一年思索无所得,一朝顿悟明来去”啊!

香严明白了。

人的一生,好像很长,有上百年,其实,人的生前死后,不就像这竹子声音的缘起与消逝一样么?

宇宙精神不死,万物生生不息,质量能量时时转换。奇妙啊,神妙啊,不静下心来,不放下自我,如何能体会;不淡泊名利,不消除欲望,如何能认识宇宙的精神本性呢。整体不死,因为整体是个无、是个虚空,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因此它无生、无死、无声、无色……妙!真妙!“常无欲以观奇妙”……个体的死,其肉体神识,无非返回整体而已,他和整体(质量、能量、动量)又混和在一起。

就像香严和尚的竹声,又像一颗水珠,你看过水珠吗?你观察过水珠吗?水珠的存在是短暂的,她忽而凝聚而成,又瞬息蒸发而去,或者说随江河返回大海了,你再找不到她,但她是个存在,机缘来了,她又幻化、她又凝聚。宇宙本性不死,宇宙精神不死,因此人的神识、人的精神也不死。

“常有欲以观其徼”,要明白以上的道理,你还可以从“有”的方面来看,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来看。看什么,看万物万事,看一个人、看一只狗、看一条鱼、看一棵树、一根草,看一朵花的生与灭……所谓有欲,就是热爱生活,就是有观察万事万物的念头欲望,有分别心。花是花、狗是狗。你看看那一朵花是如何生灭的,原来并没有花,后来树上、草上长出了一点点苞蕾,然后她长大、长大、再长大,苞蕾绽放、绽放,完全绽放。接着凋谢、坠落,回到泥土中,腐烂、消逝……多么美丽、多么神奇!你再看看一条小狗,看看它是如何生灭的:本来并没有什么小狗,后来母狗发情了,交配了,小狗开始在母体里孕育了。然后小狗出生,它长大、再长大。它发情、她又生小狗,它老了,死去,腐化、消失……从生到死,从“现”到“灭”的过程,你看得到。那个生灭的边界,那个隐——现——隐的过程,你明明感知得到,这就叫“观其徼”,“徼”是边界,是回归。

“观其徼”以后,你还要去想,你还要深入去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两者就是“有和无”,就是事物的显现与消失、就是听得到的和听不到的,就是看得见的形象和看不见的规则,就是出生的和消逝的……有无同出、生死同出,只是名字不同而已。这样你就憬然有悟:生,死就在其中了;有,无就在其中了。这生灭的背后,这万物演化的背后一定有个东西、有个能量,科学家现在说量子,说暗物质、暗能量,说“亚原子世界是一出生灭之舞,生灭不断、笙歌不辍;是一个质变能、能变质的世界。”(《像物理学家那样思考》P189)老子统说它是“道”,在主持着。它使万物依照着一定的规律去生灭运行,循环往复。

谁也逃不掉。

大到太阳、星系,小到鲜花、小草,分子、原子、粒子。无不在“道”的作用下运行。“道”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存在。六祖说“本自具足,能生万法”。

让我们再高声朗读老子的经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深远啊,深远啊,她就是宇宙万物产生的门户。多美妙啊,多精练啊。你好好去想吧、去悟吧。语言没办法完全说清楚——“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第4章:


白话译解:

“道”充满了整个宇宙太空,它是虚空的、又是运动的。它的伟大作用永无穷竭。

渊深啊、浩渺啊,它好像是天地万物的老祖宗。

见不着锋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却没有什么缠绕纠纷;各种光耀都混和在一起,所有的存在有如微尘,全都平等一如。

深广啊,浩渺啊,好像没有这种东西,但它是真实的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好像在天帝之前它已经存在!

第2节和光同尘(道的产生)

道是什么?老子在第一章里给我们作了些暗示、一些启发。道不是我们平时拿肉眼、耳朵、鼻子所感知到的那些东西,它不可言说,因为语言是有限的,所以老子说“非常道、非常名”——能用语言说清楚的东西就不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道,就不是永恒不改的名称。他用否定的方法,遮掩的方法启发我们去悟。接着,老子又说到“无”和“有”是我们人类还可以理解感知的范畴,你可以从这里去悟道。而“无”和“有”还不是根本的“道”。所以老子又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就好像男孩、女孩都是母亲所生,人们分为男孩女孩,可都是孩子,他们有同一个名称,都是人。“无”和“有”也由一个东西所生,有一个统一的名称,那就是“玄”。玄妙啊、玄妙啊!玄之又玄……那就是生产宇宙万物、世间万象的根本,那就是“道”。这就是老子要跟我们说的道,“道”是万物的根、“道”是万物的理,“道”是众妙的门……庄子说:道在屎尿之中……

那么“道”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来细细品味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冲”,“冲”是啥意思?

冲有时空意,从时间上讲,冲有运动意,它的运动是极快的,极快的。一下子过去,刹那间到来。佛经上讲刹那生灭,刹那生灭之中就有道。量子学家说,某些粒子的寿命,不到十亿分之一秒,有的只有一千兆分之一秒(10~15)。(《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P215)老子的“道冲”,严格上讲是没有时间,老子要说的“冲”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从空间上讲,“冲”就是充,充满之意。无处不在,无处不到、无处不有、无处不覆。大到我们现在所知的400亿光年的宇宙太空,小到我们现在所知的原子、粒子、光子,都充满着道。“道冲”说得多好啊!用字多妙啊!它启发我们多少想象,多少驰骋的空间!

道的产生没有时空的限制,一说人道就来,一说物道就来,一说事道就来。

我们一说“金融风暴”,道就在金融风暴之中:金融风暴为什么来?来了以后如何解决?全都是“道”。你依道而行,大家今后就少受经济困顿之苦,你不依道而行,金融风暴就还再来,而且必然愈来愈糟糕。

我们一说利比亚的卡扎菲,道也就在卡扎菲的生死过程中。卡扎菲为什么会死?为啥国内那么多人仇恨他?为啥以前国人不吭声,而现在一下子都反对他?这全都是道。卡扎菲如果依道而行,那就会有另一种命运,不依道而行,命运就如此,不能怪人,只能怨自己。

我们一说电视机,道就产生在电视机之中。电视机怎么来的,电视机为何有活动的图像,电视机为啥要通电?诸如此类,全都是电视机的“道”,明白电视机之道,电视机就能很好地为你服务;不明白电视机之道,通电了也没图像,说不定一开机,电视机就爆炸……

道啊,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物不在,无事不在……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