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一站出版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400-6677-036 全 国 免 费 咨 询 热 线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消费模式变迁研究:以上海、天津为中心
点赞
由中联华文组织出版,合同编号:zlhw2018-030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出版时间:2018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书概述: 扩大内需重在优化消费模式,而进一步优化消费模式、扩大消费需求不仅需要对当前消费模式进行审视,还需要对其发展历史进行反思,当前我国消费模式生成始于近代,而近代消费模式变迁又以通商口岸城市为中心。本书以

作者姓名: 郭立珍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订购电话:400-6677-036

优惠活动:出书作者购书享受65%折优惠。

购书服务:满59免运费 : 由一站出版服务网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6:00前完成下单,预计5天可送达

图书定价:32

书稿详情 稿件目录 样章赏析 图书评价

内容简介

扩大内需重在优化消费模式,而进一步优化消费模式、扩大消费需求不仅需要对当前消费模式进行审视,还需要对其发展历史进行反思,当前我国消费模式生成始于近代,而近代消费模式变迁又以通商口岸城市为中心。本书以消费经济学等理论为指导,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对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消费模式变迁的过程、动力及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对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消费模式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在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战略背景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郭立珍  (1972- ),女,洛阳师范学院教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高校科技创新人才。2001年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消费经济史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合著5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完成省级课题9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稿件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物质消费模式变迁

    一、通商口岸城市服饰消费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一)1860前城市居民服饰消费的功能与特征

        (二)1861~1911年通商口岸城市服饰消费近代化转向

        (三)1912~1937年通商口岸城市服饰消费近代化深入发展

    二、通商口岸城市饮食消费的多元化、崇洋化

        (一)1860年前城市饮食消费的基本特征

        (二)1861~1911年口岸城市饮食消费多元化、崇洋化趋向

        (三)1912~1937年口岸城市饮食消费多元化、崇洋化深入发展


第二章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娱乐消费模式变迁

    一、1860年前中国城市娱乐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娱乐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从王韬日记看五口通商时期城市娱乐

    二、1861~1911年通商口岸城市娱乐多元化、日常化发展

        (一)1861~1879年娱乐消费多元化、日常化初显

        (二)1880~1899年娱乐活动日常化、多元化发展

        (三)1900~1911年通商口岸城市娱乐模式——以英敛之、孙宝瑄为中心考察

    三、1912~1937年通商口岸城市娱乐模式及特点

        (一)娱乐时尚变化速度加快

        (二)娱乐消费主体大众化

        (三)多元化、多层次现代娱乐体系的形成

        (四)娱乐消费功能由娱神祈福向娱人转变

    四、近代上海新式娱乐活动发展编年史简表

    ……

查看更多>
样章赏析

第一章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物质消费模式变迁


物质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消费内容,为了创造历史必须生活,而“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1页。物质消费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测量器。物质消费模式变迁是经济发展方式变化的晴雨表,且是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近代中国,物质消费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转进最早始于通商口岸城市,然后以通商口岸城市为中心向非通商口岸城市、农村延展。因物质消费包含内容非常广泛,本书选择以服饰、饮食为中心对1861~1937年70多年间通商口岸城市物质消费模式变化情况进行研究。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列宁曾对现代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过较为全面的评价:“在现代各个国家甚至在俄国,城市的发展要比乡村迅速得多,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通商口岸城市是近代时期西方列强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大本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数量不断增加,即由1842年的5处发展到19世纪60年代初的近20处,1895年增至35处,分布在18个省;至1930年发展到105处,分布在22个省市在清朝设置26个的省,只有山西、陕西、贵州、青海未有通商口岸。。在国外经济文化力量以及中国政府等为应对外力入侵进行的改革创新双重力量的作用下,一批通商口岸城市由最初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基地逐渐发展成为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消费中心,消费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心。因此,本章分三个阶段对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城市物质消费模式变迁进行研究,即:1860前(集中研究乾隆年间至1860年)主要城市物质消费的基本特征、1861~1911年物质消费模式现代转向的初步变化、1912~1937年物质消费模式现代转向深入发展。

一、通商口岸城市服饰消费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一)1860前城市居民服饰消费的功能与特征

1传统服饰消费的功能

服饰是衣着及其饰品的统称。服饰消费居衣食住行消费之首,是衡量物质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所谓服饰消费是指消费者为满足衣裳服饰需要而进行的消费活动。服饰消费功能是指服饰消费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产生的功效。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服饰就发挥着实用、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功能。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对服饰功能的经典解释是:“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为纮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实用功能是服饰的最基本功能,即服饰在人类消费中所起的遮羞避体、御寒保暖等功能。关于服饰的实用功能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有很多论述,如《广雅·释器》说:“衣者,隐也。”《风俗通义》:“衣,所以蔽形也。”

服饰的社会功能是指服饰在识别消费者的社会身份、权力、等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自有服饰以来,服饰就是穿戴者社会身份、权力、等级等的象征物。在原始社会,服饰已经发挥着部落首领权力、地位等象征作用。进入封建社会后,不同的社会阶层形成不同的服饰消费模式,对于特权阶层而言,服饰被视为界定与确立权力、等级的标识物。封建统治者以服饰的式样、质料、纹饰等差异来划分、确定、保障、巩固社会等级秩序,自天子至朝臣,各级官吏至庶民百姓,服饰的式样、质料、纹饰等都有严格的区分,任何“僭越”行为都被视为“不敬”甚至“不轨”。

……


查看更多>
其他推荐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看过本书稿的人还看了 换一批
服务保障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更多
  • 专人对接
    专人与您无缝对接,信息沟通无障碍,及时解答作者关心的问题
  • 贴心服务
    出版费用不仅可以先出书后付款,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
  • 多重服务
    代发稿费、代理发行、授权组稿、版权维权、知识产权法律援助
  • 到门服务
    书稿往来由顺丰快递送达,我方结算。货运图书时,物流公司送书上门。
  • 跟踪服务
    图书出版后,2年内出现图书掉页、装订开胶,无理由重印。
  • 援助服务
    遇到版权纠纷时,提供法律援助。如遇到赔偿,返还部分出版费。
  • 责任保障
    可享受一站出版网责任保障体系优先赔付,出版费差价3倍赔付。
  • 开具发票
    纳税是企业的义务。开具的发票都可在北京市税务局网站上可查询。
  • 免费仓储
    如果作者包销图书时,一站出版网免费为作者提供一条龙图书分销服务。
客户评价
先出书后付款 费用低至极致 由专人全程负责 足不出户出作品
为该书打分
还能输入500字
% 好评率
好评
中评
差评
  • 领先行业

    团结协作 资源共享

  • 后付费用

    先出书,后付款

  • 多重保障

    多重服务 专人对接

  • 一站式服务

    平台保障 先行赔付

扫一扫 关注出版服务网微信

400-6677-03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仅收市话费)